圓湯冬至閑︱讀陳元光.杜甫.楊萬里的冬至詩

周朝、秦朝時,人們稱冬至為「歲首」,代表這一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,後來人們對於過年的概念逐漸有所變化,冬至仍然被視為極重要的一個節日,不論是政府或民間,總會舉辦各種祝賀儀式,謂之「賀冬」。

翻看唐詩,看到陳元光有這樣的詩句:

紅錦飄來楓樹醉,黃金廢盡菊花殘。
故園橙橘小春鬧,聖席圓湯冬至閑。

我喜歡詩句中的「小春鬧」,冬天最振奮人心的色彩,大概就是橙橘果實的黃澄澄溫暖色調。在寒冬萬物瑟縮之時,這些橘黃色的、如暖陽一般的果實,彷彿張開了手,笑著給你一個暖和的擁抱,鼓勵你不要把心關在角落裡,提醒你感受天地仍然持續湧動著生的氣息。

冬至

我也喜歡詩句中的「冬至閑」。東漢時,冬至是個放假的日子。《後漢書.禮儀中》記載:「冬至前後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後省事。絕事之日,夜漏未盡五刻,京者百官皆衣絳,至立春。」

冬至

冬至這一天「陽氣始萌」,就像易經中的復卦所透露的訊息,上☷下☳,初爻已經有了一個陽爻,依照由下而上的趨勢,陽氣會日漸旺盛。

即使氣溫仍低,天地之間已經悄悄變化,萌發生機,感受到這種能量轉換的人們,主張以從容的節奏來迎接新的開始,甚至從這一天開始穿紅色的衣服,一直到立春時迎春花開,用極暖的紅色調,在視覺上帶來心理暗示,提醒自己、鼓勵自己不畏冬寒、滿懷希望。

於是冬至這一天我也偷閑,讀詩,讀讀杜甫曾經分別在冬至前後寫的三首詩,也讀楊萬里的〈至後睡覺〉。像拜訪老友一般,以從容的心境,沖一壺茶、一杯咖啡,靜聽這些千年前的詩友們叨叨。

寫在冬至前一天︱春天不遠了,喝酒以待吧!

小至

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。
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琯動浮灰。
岸容待臘將舒柳,山意衝寒欲放梅。
雲物不殊鄉國異,教兒且覆掌中杯。

「小至」指的就是冬至前一天,這一天的杜甫,感到歲月匆匆,引用了一些律曆上冬至的一些傳統典故,藉著時節裡人事的變化,強調時間的流動。

接著詩人帶著我們看他所看的風景:水岸邊的柳樹看似蕭條,但已經準備要萌發新芽,不久就要重新舒展枝葉了;別看滿山蕭瑟,天氣愈冷,代表梅花就要開了!

岸邊的柳樹、山中的梅花彷彿為情緒低落的杜甫帶來了一些安慰。雖說人生輾轉,總是在旅途上,但天地的變化到哪裡都一樣,與其惆悵,不如放寬心,有酒當喝直須喝!

「來!你也喝一杯吧!暖暖身。」詩人帶著微笑說。

冬至

寫在冬至︱接受自己的情緒,才能繼續向前走

冬至

年年至日長爲客,忽忽窮愁泥殺人。
江上形容吾獨老,天邊風俗自相親。
杖藜雪後臨丹壑,鳴玉朝來散紫宸。
心折此時無一寸,路迷何處見三秦。

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日子,也許正因為這樣,杜甫長年顛沛的低落情緒一下子湧上心頭。

冬至傳統上是一家團圓的日子,重要性不低於新年,甚至自古就有「冬至大於年」的說法。這一天,看到別人一家團圓、各自相親,只有自己隻身飄零,對比之下,杜甫何嘗不會心酸呢?

他拄杖面對著山谷,回顧著人生,思考著為什麼自己總是與家人分開,總是孤獨一人呢?「是夢想啊!」是想報效國家、實踐理想的理念。

然而年歲老大,夢想沒有落地,卻長年與家人聚少離多──「值得嗎?」詩人對於自己的這個選擇,感到困惑。

我靜靜聽他說,只是陪著,陪著他整理自己的情緒。我知道,人生不能重來,即使重來,他也不見得會做出不同的選擇──因為他畢竟是杜甫,是那個自己都窮途末路,許的願望卻不是一己之榮華,而是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」的杜甫。

冬至

寫在冬至後︱年年有新春,我們的年少卻一去不復返

至後

冬至至後日初長,遠在劍南思洛陽。
青袍白馬有何意,金谷銅駝非故鄉。
梅花欲開不自覺,棣蕚一別永相望。
愁極本憑詩遣興,詩成吟詠轉淒涼。

很多人不喜歡杜甫的詩,說是讀了很苦。以前我也這樣覺得。

然而當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故事,再看杜甫,就再也不會簡單以一個「苦」字去概括,而能體會出生命的多層次感受。

就像這首〈至後〉,表面是在懷念舊時在洛陽的生活、想念親朋,然而,第一句「冬至至後日初長」就已經揭櫫了一個根本的情緒:「冬至後春光日暖一定會復返,美好的年少卻已經與我永別。」

詩人難受的,其實是歲月一去不復返,而職涯上的自己卻還在徬徨與迷茫。

我不並以自憐自傷來看待杜甫,我能夠理解,在嚴冬中,外在的環境本來就比較困難,如果這時身邊沒有人可以互相鼓勵、彼此支持,情緒本來就會比較低落。
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氣質,縱使是同一個人,不同的處境與身分之中,也會有不同的樣貌和情緒。寫完這首詩之後,杜甫仍然收拾好心情,繼續走他未完的旅程,繼續在詩囊寫下他看見的世界,以及他觀察到的自己。

冬至

楊萬里的日常小趣味

人間之所以有趣,在於形形色色。

冬至讀了杜甫的詩,適合再讀讀楊萬里的一首〈至後睡覺〉平衡一下心情。

匆匆又過一陽生,睡恰濃時夢忽驚。
簾幕深沉人四寂,階除點滴雨三更。
燈摇芒角開成暈,風吸窗櫺過後聲。
不是寒雞寒似我,如何不肯喚天明。
冬至

他說睡覺睡到被夢驚醒,半夜安靜,只聽到雨落庭階滴滴答答的聲音,窗戶隨風動的聲音。楊萬里睡覺時有點燈的習慣,我猜他可能怕黑吧?他看著燈搖影晃,睡眼迷離。

被夢驚醒,一時睡不著了,他又叨念天怎麼還不亮呢?是不是雞還沒叫呢?而雞沒叫,是不是和我一樣天冷縮在被窩裡不想動,所以不叫了呢?

詩人筆墨清淺,幾筆話日常,就留予世間許多趣味──誰說平淡就一定無味呢?

→分享這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