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藝是詩人,芳療是哲人:Acacia dealbata 是金合歡還是銀合歡?

為人命名,最重要的一個是為了辨識,為植物命名,也是。

在芳療界中,有一款學名為 Acacia dealbata 精油,香氣分子的萃取方式一般是溶劑萃取,所以也被稱為「原精」。Acacia dealbata 的中文譯名,一般被譯為金合歡或銀合歡,或銀葉合歡。

小明老師曾在FB粉絲頁風嵐空的香氣事件簿中寫了一篇文章,提及了「金合歡」、「銀合歡」的辨證,主要從植物屬名的分類歷史與外表特徵上來探討。

植物的俗名向來很多,就像一個人,有小名、本名、綽號,可能還有藝名、筆名……名字也通常會有同名同姓的情形。

通常如果只是欣賞,我們不太會去考究植物到底怎麼稱呼方為「正名」,畢竟「欣賞」多少都帶著浪漫,就像,你欣賞一首詩的時候,不能怪罪詩人用筆模糊,因為正是這種模糊,帶來了多彩多姿、不拘一格、可跳脫現世框囿的文學世界,並豐富了人間的語言。

然而,在當你要取用某些植物作為療癒之用時,就不能不辨證清楚。在芳療師的培成中,為免俗名干擾專業判斷,必須熟背常用精油的學名,並約定以學名作為辨證某種植物精油的「正字標記」。

不同的俗名皆其來有自

每種植物的不同俗名都自有淵源與故事,這一點小明老師在上述的文章中也有論及。

關於 Acacia dealbata 的中文名稱,小明老師在文章中最後歸納出幾種種說法:銀栲、銀荊、銀葉合歡、澳洲金合歡,但是,「銀栲」之名被誤認為是殼斗科的栲樹;「銀荊」的「荊」字容易有叢生灌木的意象;「銀葉合歡」易與 Acacia podalyriifolia 的中文名混淆;於是小明老師最後選擇了「澳洲金合歡」。

「芳療人最講求浪漫了!當然要好聽點的名字才行!」小明老師的這句話很有意思。

「芳療」雖然重視以學名為作「正名」,但在俗名上,如果有所選擇,仍偏好展現「浪漫」的情調──精油在芳療世界中是要角,香氣是芳療最大的特色,而懂得品味天然香氣的人,總是浪漫的,或者說,是需要具有浪漫特質的。

花藝是詩人,芳療是哲人

我學習芳療,也學習花藝,對我而言,芳療像是一名哲人,而花藝則像是一名詩人。

「芳療」像是哲人,樂於馳騁想像,同時卻又必須嚴謹於不同植物間的特質,避免在配油邏輯上出了錯,誤人健康,必要的時候必須對於植物種類進行辨證。

「花藝」則像是詩人,爛漫天真、自由自在,神思妙想、無拘無束、隨興之所至,今天名之為「金合歡」,他會說很好,金燦燦的花色喚醒了春神,喚來了大好的青春時光,金色也能象徵富貴吉祥,多好的寓意……今天名之為「銀(葉)合歡」,他仍然說很好,葉片帶銀略顯冷調,讓一切的美好顯得不那麼張揚,有一種收斂的品質,落落大方,同時進退有度……

在花藝世界裡,植物的名稱通常有兩種主要用途。

一是方便與花材經銷人員溝通,需要能夠以對方理解的「花名」買到理想的花材。如果花市銷售員長年習慣喊某某花材為「銀合歡」,花藝師就不會刻意去講另外的名字,避免造成溝通困難。

花材的名字對花藝師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,在創作花藝時,有時會從花材的名稱去協助發想主題。當一名花藝師用「銀合歡」的名字把花材從花市上買回來了,但是,在創作花藝時,想側重「金黃」的花色來發想主題,這時花藝師可能就會將之改喚為「金合歡」,透過不同的俗名,完成不同的創作需求……

花藝師以藝術的靈魂為主導,芳療師則需要保持哲學家的精神。

名可名,非常名

那麼,到底要怎麼用中文稱呼 Acacia dealbata 呢?

套用一句網路常看到的話:「小孩子才做選擇,我都要!」

就像一個人有許多的代稱,證件上必須是你在政府「登記立案」的名字,而且,除了這個名字,為了避免語言的有限性(例如撞名)造成辨證困難,還會給你一組「身分證字號」搭配使用,獨一無二,不能改變。但是,一轉身,你仍然可以有各式各樣的代稱。

同樣的道理,植物也是。

然而,即使是登記立案的名字和身分證字號,難道就能「等於」你嗎?即使是國際公認的學名,難道就能把一種植物的特色都言盡嗎?我們都知道,當然不能。

想到了老子的話: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一個人是多面向的,一種植物也是多面向的,大千世界如此繽紛,而且「變化」始終是進行式,我輩來訪世間一趟,何妨吟嘯徐行,許自己得見萬千風景?

→分享這篇文章